百改降為先,進氣溫度的一低遮三醜
渦輪增壓系統,是利用引擎排放的廢氣來帶動渦輪排氣葉片,然後再帶動另一側進氣葉片,強制被渦輪機壓縮過後的空氣送入引擎燃燒室中,所以渦輪本體承受著極高的溫度!「空氣越壓縮,溫度就越高」,所以經過渦輪壓縮的空氣,就需要Intercooler(中央冷卻器,或簡稱中冷)幫忙降溫了!
降低進氣溫度,減少動力流失
進氣溫度每降低10°C,引擎輸出功率就能提高3%~5%。
德國屬溫帶氣候國家,年均溫18°C;而臺灣身為亞熱帶+熱帶氣候,年均溫25°C,臺灣的進口車輛以德國為大宗,德國車的設計是以德國的氣候條件為設定。
當大氣溫度為20°C時,普遍OEM中冷進氣端溫度約70~80°C,出口端溫度約50°C,因為氣候條件的差異,導致在台灣行駛的德國車輛,渦輪增壓所產生的熱能會再更高,造成了約5~15%的動力流失,這時,性能優異的WT加大中冷可以使出口端溫度再降低約15°C,進而減少動力流失。
降低空氣流速,提升冷卻效率
通過中冷的空氣流速越慢,冷卻的效果越佳。
普遍OEM中冷內部的空氣流速最高可達120m/s,流速控制得宜的中冷器可使空氣流速下降至約40m/s,中冷器的撞風面積、內部容積、鰭片設計、進/出口端的設計與口徑大小,都是影響冷卻效率與空氣流速的重要因素。
設計優良的中冷會提供適當的空氣流速,以同時確保冷卻效率與進氣效益,相較於普遍OEM的中冷,WT中冷在設計上能夠適當的控制流速,而進風口分流的設計更是能有效利用加大中冷的空間,提升冷卻效率。
詳請如影片:https://youtu.be/aP5Xr8IKt1c
減少壓降損失,維持進氣壓力
進氣空氣經由渦輪增壓後,進到中冷,而後通過節氣門與進氣歧管,再經由進氣閥到達燃燒室。
這個行進過程當中,因為路徑長、以及管路材質的關係,會產生一定的pressure drop(壓降損失),最大的壓降損失通常發生在中冷的通道內,設計不佳的中冷可能造成高達15%~25%的壓降損失,整個氣流過程設計優良的WT中冷則可大幅降低壓降損失,維持進氣壓力,為引擎提供充裕的進氣量。
「百改降為先,一低遮三醜」不只適用於底盤,您愛車的進氣溫度也該好好的調降了!